导读
非洲猪瘟在经过多次传染、传代后,必然会出现变化,表现为潜伏期长、猪只带毒时间长、传播速度变慢、死亡率降低的慢性非洲猪瘟、温和性非洲猪瘟。同时非法疫苗的出现,使得非洲猪瘟临床早期发现难度增加,精准剔除操作困难,一旦发现时,往往全群已经大面积感染,损失惨重。为了更好指导生产,有必要对非洲猪瘟的临床新特点进行总结。
1流行病学
当猪场出现以下这些既往病史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有直接、间接使用非法非洲猪瘟疫苗的历史,外购猪苗或引种使用了注射非法非洲猪瘟疫苗的后代;
2)感染过非洲猪瘟后的复养场;
3)猪只咳嗽、喘气久治不愈,或腹泻断断续续出现;
4)伴随赶猪、转群、分娩等应激因素出现。
2临床症状
猪群类别不同、感染病毒毒力不同、感染时间不同,症状表现会有较大差异,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复杂。
2.1母猪
偶见体温升高,流产,死胎率高,出现木乃伊胎,发情延迟,返情比例增加,乳房皮肤有时出现溃疡或结痂;胎儿可能全身水肿,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有淤血点。
2.2仔猪
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在发病初期可能见到咳嗽、喘气等症状,个别猪只会有神经症状。
2.3育肥猪
临床症状不典型,与强毒感染明显不同。病猪表现低烧或体温正常,食欲下降,长期消瘦;使用抗生素后,临床症状会减轻,采食有所改善;眼睛有脓性分泌物,鼻孔也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有的病猪表现为咳嗽、喘气;有的病猪表现为关节肿大、跛行;有的病猪表现皮肤溃疡、坏死,溃疡面大小不一;极少数病猪臀部、耳朵、皮肤变色,发绀。这些症状可能同时出现,也有时部分出现。
3剖检变化
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扁桃体充血;肺苍白如纸,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出现1~2个2~5 cm结节;心包少量积液、心肌水肿,表面散在出血点;肝轻微肿胀、淤血;肾表面散发出血点、针尖大小,肾乳头出血;脾脏没有明显变化;膀胱黏膜充血;胃黏膜充血;回盲口有溃疡灶,小肠和大肠肠道黏膜有弥漫性点状出血;粪便干硬呈球状。
4实验室检测
1)慢性、温和性病例核酸检测不易检出,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后,口、鼻、肛拭子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呈阳性,并且缺失MGF或CD2v基因片段;
2)慢性、温和性非洲猪瘟qPCR的Ct值较高;
3)病原检测呈现间歇弱阳性;当猪群受应激因素如赶猪、转群、分娩的影响,核酸检测可能由阴转阳;
4)咳嗽、喘气久治不愈病例,初期非洲猪瘟核酸阴性,多次检测后可能出现非洲猪瘟阳性病例,病死猪非洲猪瘟阳性检出率25%左右;
5)抗体检测可作为弱毒株、疫苗毒排查的有效补充,但在感染初期可能会出现病毒载量低、抗体产生慢的抗原、抗体双空白期,而出现漏检;
6)口、鼻、肛拭子有时检测阴性,但血液检测时可能会出现阳性;
7)对流产胎衣,病猪剖检取淋巴结、脾脏等检测,疑似病例弱毒株、疫苗毒检出率会大大升高;
8)非洲猪瘟核酸检测会出现隔代传染病例,即母猪检测阴性,而后代呈阳性病例。
5讨论
弱毒株、疫苗毒开始检测呈阴性,后期转阳性,与猪群应激关系极大;慢性非洲猪瘟、温和性非洲猪瘟、疫苗毒往往在其他疾病发生后或应激后又被检测出来。野毒发现即清除,而弱毒株、疫苗毒因传播慢、范围小、检测结果反复、死亡率低等原因,可采取疑似隔离、观察、检测确认再剔除方式进行;根据猪的种类(如母猪、育肥等)不同、疑似病例复盘可能路径不同、发病点分布不同,采样方式、检测范围、检测频次、剔除范围相应不同,剔除操作则注意隔离、消毒,不扩散;对疫苗毒,血液检测相对更可靠,检出率更高,而口、鼻、肛采样在症状明显或死亡之后往往才能检测出来,检出率相对低。对慢性疑似病例,只有多次反复进行抗原检测或结合抗体检测,才能确认,可能还要用到不同厂家试剂盒加以验证;有专家建议把qPCR检测Ct值40作为诊断参考。慢性非洲猪瘟、温和性非洲猪瘟的出现,增加了非洲猪瘟的确诊难度以及检测成本。
非洲猪瘟诊断早期信号的挖掘至关重要,如猪只拱料不吃、体温升高、体表变色同时出现,值得重视。剖检要做好相应处理,保证不散毒。有时取剖检淋巴结、脾脏等对温和性非洲猪瘟、慢性非洲猪瘟、疫苗毒的检测确诊有重要作用。
非洲猪瘟目前无药可医,主要依靠生物安全措施,但防治并发病与继发病,对非洲猪瘟防控有重要辅助作用。对原种场、扩繁场及一些问题场,净化仍是必须的,发现即清除。免疫、控制、监测、稳定是净化手段,但花费时间长、费用高,技术、人员、硬件做不到都有转阳的可能。坚持科学引种、合理驯化,控制外来疾病传入是猪场稳定生产的保障。
6小结
1)慢性非洲猪瘟、温和性非洲猪瘟必须定期、持续开展非洲猪瘟qPCR监测;对疑似病例、久治不愈可多次反复检测加以确认;
2)非洲猪瘟抗体检测可作为弱毒株、疫苗毒排查的有效补充;
3)慢性、温和性非洲猪瘟的确诊,必须结合临床多种表现综合诊断。
来源/猪业科学
摘编自/冯军,周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