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养猪产业链的朋友们!
昨天与前天未更新,两天接到了好几个朋友的询问。看来信息还是有些价值的,那就继续分享我做的一些工作。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2014-2018年间我做的一部分蓝耳病的测序与分析工作。对山东某大型养猪企业爆发蓝耳病的母猪群的蓝耳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分析。这部分内容需要感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田志军老师、张洪亮老师,中国农业大学周磊老师、张振东博士等指导,得以持续完成。
如今该文章的英文版已经在Virus Gene杂志上发表了。大家可以下载学习。
蓝耳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与遗传异化" src="https://www.uben-prrs.com/uploads/downloads/20210703/60e00661dfce7162529443327389.png" />
该文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都很成熟,不需要赘述。类似的文章也很多。但来自于同一个养猪体系不同年份的基因测序结果比对分析还是蛮有临床意义的。
文章的摘要信息如下,我与张振东博士是共一作者。
本文共对7株PRRSV蓝耳病毒进行了测序分析,共来自于4个母猪场,共跨越4个年份。
临床意义:
1)一个系统内4个猪场的7个毒株,竟然分别属于4个不同的linage,分别是linage 1,3,5,8。也证明这些毒株都是分别入侵到体系内,进入体系内,又与疫苗株发生了重组了。有两次入侵与系统外部的引种有关。
2)在2014-2018年间,该体系使用过JXA1-P80、TJM-F90及Ingelvac PRRSV第三种弱毒疫苗。而三种弱毒疫苗均与临床野毒株发生了重组,形成了新的病毒。
3)在同一个体系内,甚至同一个猪场内出现了HP-PRRSV、NADC30及QYYZ等不同的毒株。特别是QYYZ这个毒株,当年对母猪的发情率影响很大,对保育育肥病死的损失巨大,至今印象深刻。QXXZ这个毒株是当年从南方引种,引入到体系内的。所以引种前的健康评估至关重要。
蓝耳病的持续性测序是有巨大的临床意义的。可以明晰蓝耳病毒在同一体系内的传播规律,对于后备母猪的驯化策略、生物安全漏洞排查、自家免疫策略建立等方面意义重大。
另外,野毒与疫苗毒测序的相似性可能并不能作为弱毒疫苗选择的依据。
蓝耳的闭群净化策略措施已经很成熟了。但蓝耳的传播路径与演化规律还值得持续研究,因为需要临床数据的积累,而这些数据对后备驯化意义重大。
此部分内容对于临床兽医而言可能有点深奥,对实验室研究人员而言又有点浅薄。实验室结合临床表现与综合防控看,就意义重大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研究的方法与实验室的结果。若大家希望知道当初临床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如何控制的,就需要单独交流了。这四个母猪场最短经过12周,最长21周全部净化成功了。
喜欢的朋友,可以自己下载英文的论文学习。
这个分析结果,对于疫苗的持续性选择还是有启示作用的。